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建立普通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鄂教高〔2013〕6号)、《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规划和2014年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鄂教职成〔2013〕9号)、《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教职成〔2015〕10号)》、《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和管理工作的通知(鄂教职成办函〔2015〕1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我院实际,修订本规划。
一、现状分析
(一)学校基本情况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于2002年4月,由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03年1月教育部备案,由原随州师范学校、随州卫生学校、随州工业学校、随州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等四所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省市共建、由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位于随州市城南新区,占地面积1321亩,建筑面积19.6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88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181.4万元,馆藏图书55万余册;有理实一体化教室72个、多媒体教室119个、语音室8个;建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21个,其中生产性实训基地6个、实验实训室105个,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8个。学院现有教师367人,其中专任教师244人;聘请校外兼职教师96人;学院现有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1个省级示范实训基地、1个湖北省高校实习实训基地、3个省级重点专业(旅游管理、服装与服饰设计、护理)、2个省级特色专业(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建筑工程技术)、2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旅游管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建有1门教育部教指委评审的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拥有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6个“楚天技能名师”教学岗位。在校生人数7000余人。
依托随州制造、旅游等产业优势,学院重点发展制造业、旅游业、医药卫生、文化艺术、土木建筑等特色专业群,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充分利用区域产业优势,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所理念先进、特色鲜明、质量优良、管理科学、国内知名、全省一流的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二)现有专业分析
1、专业设置现状及建设
学院设有医护学院、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通识教育学院、思政课部、电化教育中心等8个教学业务单位;共开设了42个专业,涉及农林牧渔、交通运输、土木建筑、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轻工纺织、食品药品与粮食、财经商贸、旅游、医药卫生、教育与体育、文化艺术等12个专业大类、26个专业类。其中,护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旅游管理、建筑工程技术、服装与服饰设计主干专业正处于专业生命周期的成熟期,专业人数较稳定,师资力量较强,教学设施较好,学生就业率较高,社会声誉好,学前教育、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是我院的新兴专业,正处于专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招生人数逐渐上升,学院正致力于师资力量及教学条件等的改善。目前学院的专业设置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体,以第二产业为支撑,以第一产业为补充的专业格局。
学院专业设置一览表
产业分布 |
专业大类 |
专业名称 |
个数 |
比例 |
第一产业 |
农林牧渔大类 |
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 |
1 |
2.3% |
第二产业 |
交通运输大类 |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
1 |
33.3% |
土木建筑大类 |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园林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监理 |
5 |
装备制造大类 |
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焊接技术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 |
8 |
第三产业 |
电子信息大类 |
计算机应用技术、动漫制作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工艺与管理 |
5 |
64.4% |
轻工纺织大类 |
服装与服饰设计与工艺 |
1 |
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 |
药品经营与管理 |
1 |
财经商贸大类 |
统计与会计核算、投资与理财、市场营销、物流管理 |
4 |
医药卫生大类 |
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医疗美容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 |
6 |
旅游大类 |
旅游管理、导游、酒店管理 |
3 |
教育与体育大类 |
应用英语、商务英语、学前教育 |
3 |
文化艺术大类 |
服装与服饰设计、音乐表演、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 |
4 |
合计 |
42 |
100% |
2、师资队伍及建设现状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44人,其中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6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7.46%;青年教师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64人,占青年教师总数的34.78%;专任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12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41%;全院现有专业带头人23人、骨干教师82人、市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院级教学团队5个。学院聘请了一批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2015年,学院聘有兼职教师96人,其中,“楚天技能名师”16人,企业高技能人才35人,兼职教师中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比例达到85.41%。目前,学院师资队伍年龄、数量、学历、能力、专业等结构基本合理,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3、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建设思路,学院拟编制“十三五”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近几年来,学院建成了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旅游管理、服装与服饰设计),1个湖北省高校实习实训基地(湖北齐星车身股份有限公司),建有旅游、服装、护理、汽车、机电、建筑、电子、计算机应用、艺术设计、会计、园林、模具、口腔、康复、医疗美容、体能训练、学前教育、附属医院、驾校等21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实验实训室达到105个,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总数达到138个;新增教学仪器设备1454.02万元,实践教学仪器总值为4181.4万元。
4、教学成果
建立激励机制,健全科研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教科研环境,实现教学科研良性互动。近几年来,教师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教学科研论文568篇,出版专著、教材132部,各级各类教学研究和科研立项共78项,其中省级及以上立项35项,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发明专利5项,学生在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上获奖达106人次,教师在省级及以上各项比赛活动中获奖达25人次。
5、学生就业
通过强化服务学生就业措施、建立“三全两制”就业指导机制、推进就业跟踪反馈机制等举措,近几年,我院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达到92%以上,就业对口率达到70%以上,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
(三)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或主要服务行业发展与高技能人才需求形势分析
根据湖北省“一带两圈”经济发展战略,随州市确立了“把握一条主线、推进两大任务、抢抓三大机遇、实施四大战略、建设五大名城”的发展战略,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主线,着力推进产业升级和城市升级“两大任务”,抢抓沿海产业转移、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湖北“两圈”建设“三大机遇”,紧紧围绕“圣地车都”、“神韵随州”建设,积极实施工业强市、农业立市、开放活市、旅游兴市“四大战略”,全力打造文化旅游名城、生态山水名城、宜居创业名城、专用汽车名城、特色农业名城“五大名城”,全力打造“中国编钟音乐之都”。未来几年,湖北省将在电子信息、汽车、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纺织、装备制造业、船舶、轻工、物流业十大重点产业实行调整和振兴,随州市将在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医药化工、纺织服装、轻工食品、电子信息产品等产业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升级力度,这些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也为学院发展带来的良好机遇。
(四)专业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部分专业的设置没有很好的与地方经济结构和产业升级换代紧密结合,没有充分考虑自身办学条件和教学资源,盲目开设“热门”专业,部分专业设置趋同化,缺少特色。
二、学院发展定位
(一)办学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等精神,以创建省级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为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构建“双主体”育人机制为手段,以特色发展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重点,不断深化办学模式、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二)学院类型定位
学校类型定位为:综合院校
(三)学院主干专业类别
学院以服务地方、行业、企业求支持,以搭建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平台求发展,系统地进行市场调研和对人才需求分析,精心谋划专业布局,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设置与本地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专业。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建设现状,建立了护理、汽车、旅游、建筑、服装、学前教育等骨干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六大专业群(见下表)。
主干专业及专业群一览表
专业群 |
专业 |
专业数 |
护理专业群 |
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医疗美容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 |
7 |
汽车专业群 |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焊接技术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 |
8 |
旅游专业群 |
旅游管理、导游、酒店管理、统计与会计核算、市场营销、投资与理财 |
6 |
建筑专业群 |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园林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设建设工程监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
6 |
服装专业群 |
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与工艺、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 |
3 |
学前教育专业群 |
学前教育、音乐表演 |
2 |
合计 |
32 |
(四)学院服务定位
围绕“立足随州,面向湖北,辐射全国”的服务定位,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随州市、鄂西圈、湖北省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的发展,重点打造护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旅游管理、建筑工程技术、服装与服饰设计和学前教育等特色专业。
三、专业设置规划
(一)专业设置基本思路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随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为指导,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合理设置专业,重点设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鼓励类产业相关专业,减少或取消设置限制类、淘汰类产业相关专业。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灵活设置或调整专业方向。坚持“以用立业”,根据市场需求和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骨干(特色、品牌)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发挥骨干专业的示范作用,打造特色,争创品牌,推动我院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适当调整专业设置规划
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四个合作”为抓手,科学设置和布局专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调整、淘汰社会需求不旺的专业。到“十三五”末,力争在校生达到8000—10000人,国家级骨干专业达到2-3个,省级骨干(特色、品牌)专业达到4-6个,院级重点专业达到10-15个,建成55个左右专业,完善护理、汽车、旅游、建筑、服装、学前教育6大专业群和拓展1-2个新的专业群,建成一批国家、省、院级三级架构的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群。
1、增设专业(19个)
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临床医学、药学、老年保健管理、医学营养、商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婚庆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会展策划与管理、水利工程、市政工程技术、风景园林技术、建设工程管理、环境艺术设计、纺织品设计(根据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和办学条件进行调整)。
2、重点建设专业(11个)
护理、康复治疗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旅游管理、建筑工程技术、服装与服饰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统计与会计核算、学前教育等专业。
3、改造专业(10个)
市场营销、商务英语、酒店管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广告设计与制作、动漫制作技术等专业。
4、停办专业(3个)
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工艺与管理、应用英语等专业(根据产业发展、人才需求进行调整)。
(三)增设专业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必要性
紧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瞄准区域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形成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按照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合理增设专业。根据随州市全力打造文化旅游名城、生态山水名城、宜居创业名城、专用汽车名城、特色农业名城“五大名城”,紧紧围绕“圣地车都”和“中国编钟音乐之都”建设,拟增设新能源汽车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市政工程技术、风景园林技术、水利工程、建设工程管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随着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不断提升,拟增设婚庆服务与管理专业;会展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会展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区域商贸、旅游、交通、通讯等相关产业的经济发展,拟增设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需求的质量越来越高,拟增设临床医学、药学、老年保健管理、医学营养专业;根据随州市、湖北省产业发展规划,抓住优先发展电子信息、物流业等重点产业以及重点扶持食品加工、轻纺服装、通讯电子等产业,拟增设电子商务、物联网应用技术、纺织品设计专业。因此,增设专业人才市场有大量需求,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2、可行性
近年来,学院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基地建设、课程建设、图书建设等,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与创新,强化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新专业的设置和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见下表)。
拟增设专业教学条件一览表
专业 名称 |
所属 院系 |
专业教师数 |
校内实训室(个) |
校外实训基地(个) |
专业图书(册) |
专业刊物(种) |
开设相关专业 |
新能源汽车 |
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 |
12 |
3 |
4 |
200 |
5 |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 |
8 |
2 |
5 |
100 |
4 |
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无人机应用技术 |
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 |
7 |
2 |
6 |
200 |
5 |
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物联网应用技术 |
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 |
6 |
2 |
4 |
100 |
5 |
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临床医学 |
医护学院 |
12 |
7 |
12 |
300 |
6 |
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技术 |
药学 |
医护学院 |
7 |
3 |
5 |
200 |
4 |
护理、药品经营与管理、康复治疗技术 |
老年保健管理 |
医护学院 |
7 |
2 |
4 |
100 |
3 |
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技术 |
医学营养 |
医护学院 |
7 |
2 |
6 |
200 |
3 |
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技术 |
商务管理 |
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 |
7 |
2 |
4 |
100 |
4 |
投资与理财、统计与会计核算、物流管理、市场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
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 |
6 |
2 |
5 |
100 |
4 |
统计与会计核算、物流管理、市场营销 |
婚庆服务与管理 |
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 |
6 |
3 |
4 |
100 |
4 |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
电子商务 |
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 |
7 |
2 |
6 |
250 |
4 |
统计与会计核算、物流管理、市场营销 |
会展策划与管理 |
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 |
6 |
2 |
5 |
100 |
4 |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
水利工程 |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
8 |
2 |
6 |
150 |
4 |
焊接技术与自动化、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 |
市政工程技术 |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
8 |
2 |
5 |
100 |
4 |
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技术、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监理 |
风景园林技术 |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
7 |
2 |
4 |
100 |
4 |
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园林工程技术 |
建设工程管理 |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
7 |
2 |
5 |
100 |
4 |
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技术、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监理 |
环境艺术设计 |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
8 |
2 |
3 |
100 |
3 |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 |
纺织品设计 |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
8 |
2 |
3 |
100 |
3 |
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广告设计与制作、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 |
四、专业设置规划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教务处、招生工作处、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专业设置管理领导小组,各二级学院成立专业设置工作小组,加强专业建设委员会建设力度,不断强化对专业建设的指导;各二级学院分别制订详细的专业建设规划(特色专业建设规划),各专业制订本专业建设实施计划和具体目标,确保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围绕规划正常、有序地开展。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每年定期召开专业建设专题工作会1-2次,交流和总结专业建设经验。
(二)加大对专业建设的投入
进一步加大硬件投入与软件投入,特别是专项建设经费的投入和相关政策的配套。专业建设的投入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基地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等。2014—2020年期间,学院学费收入的10%以上资金用于专业建设,并逐年有所增加。保证学院骨干(特色、品牌)建设专业经费投入,每个骨干(特色、品牌)专业每年投入经费不少于30-50万元;一般专业年均投入经费不少于10-30万元。
(三)加强制度建设
根据产业发展与专业定位,面向市场,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不断完善《随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修订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运行规范管理。与行业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等,建立健全“三全”、“三方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四)完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各二级学院应在学院层面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体制机制框架下,组建校企合作理事会或其他校企合作平台,进一步强化专业建设委员会功能,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对学院专业设置、专业群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开发、教材建设等的指导作用,找准专业定位和发展空间。根据岗位任职的要求,不断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充分利用行业专家的人脉资源,拓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空间,增强办学活力。
(五)坚持开展专业评估制度
完善专业评估制度和院级骨干(特色、品牌)专业评审制度,特别是骨干(特色、品牌)专业、新增专业建设的检查评估制度;配套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措施,形成有效的专业竞争机制、预警机制。